8月23日,由36氪主办的「10倍增长潜力·医疗创投新风向」大会隆重开幕,华控基金投资副总裁宋波受邀出席“脑科学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突围”论坛,与众嘉宾共同探讨脑科学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技术与政策的双重催化,脑科学的应用前景无限广阔
麦肯锡曾在2020年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在接下来的10到20年里,脑机接口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直接产生的经济规模可达700-2000亿美元。
华控基金宋波认为,脑科学应用历经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即将在技术与政策的双重催化下,迎来投资拐点,行业内也将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初创企业。
从技术角度来看,2010年以来,随着芯片、存储、电极等为代表的硬件底层技术,以及算法、算力为代表的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脑机接口在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两方面不断成熟。产品形态从最早有线、低导联、需要在屏蔽室内采集信号,逐渐发展成现在的无线、高导联、小型化、无创或微创等产品形态,应用场景也从科研领域,逐渐向医疗、消费等大市场空间场景应用。
从政策维度来看,中国最早在2014年的时候提出“一体两翼”脑计划,2021年中国正式启动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首批经费拨款近32亿元,并且之后每年均会有大量投入。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推动了中国脑机接口行业的快速发展。
未来,随着成本、性能等方面更加满足客户需求,脑科学也将会在医疗、消费等场景不断落地,产生巨大的应用空间,这也会激励更多科学家、资本投身于这个行业。
领先布局脑科学领域,全力推进中国“脑机接口”产业化进程
国际上对脑科学的投资早已开始。2013年,美国、欧盟、日本相继提出“人脑研究计划”,重点支持脑机接口行业的发展。华控基金敏锐捕捉到投资趋势,于2019年国内脑机接口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之时,领投了当时国内最早从事脑机接口产品科研和产业化企业博睿康。
博睿康起源于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专注于为神经科学创新研究与临床神经疾病诊断、治疗与康复提供解决方案,产品涵盖领域包括临床医学、神经科学、心理学、人因工程、管理营销等诸多领域。
依托于自主创新的脑-机接口技术,博睿康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脑-机接口中的微弱信息采集技术及产品开发”课题,核心团队逐步迈向了产品化进程。
目前,博睿康自主研发了无线脑电采集系统,支撑其它机构开展有关运动康复 、无人驾驶、虚拟环境交互、心理学研究、特殊人群交流等方面的科研和成果转化。在临床落地上,博睿康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公司已推出数字脑电图机(对人体脑生物电进行临床检测的医疗器械),可应用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新生儿科等科室。 在此基础上,博睿康还研发了脑电和事件相关电位系统——在“数字脑电图机”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视听诱发检测和ERP分析等功能,拓展至NICU、ICU等应用场景。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当你早上醒来,只需意念操控,灯光打开,音乐响起,厨房自动准备早餐,无人驾驶汽车停在门口,衣柜根据天气变化和主人心情挑选出适合的衣服。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以上场景将不再局限于幻想。随着脑科学的不断发展,像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的场景那样,人脑将与电脑实现”无损“传输,人类有可能在互联网上寻找到另外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