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控基金、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PE研究院”)联合举办了“碳中和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投资机会”线上沙龙活动。活动邀请了电力行业相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从多层面、多角度剖析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的行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及市场前景,探究电力行业发展的新要素、新机遇,共探投资良机、共谋行业发展。共计四百余人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此次论坛邀请了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中科院能源所副主任陈炯聪、上创超导公司副总经理朱剑林、华控基金黄京作为嘉宾出席此次活动,发表主题演讲并围绕该主题展开交流讨论。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鲁教授以国家近期出台的关于能源领域的三项规划文件开篇,分析了从气候变化到电力系统转型的驱动逻辑,指出碳中和目标下电力系统发展的驱动力,主要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驱动力:外部驱动力来自于低碳社会发展和战略转型,内部驱动力来自于能源电力格局的演化。中国的能源转型与欧美国家的不同,中国是一个以煤炭能源为主的国家,现阶段煤炭能源占比为52.4%,在向非化石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控好过渡阶段,煤电要继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新能源在2035年会占据主体地位,未来同步电源会占据相当的比例,电力技术以交流为基础的形态不会发生改变,电网形态将会是大电网与微电网、直流组网等多种形态融合发展。灵活性是未来高比例电力系统的一个核心特征,灵活性资源建设、运营所带来的的机会是值得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去深入挖掘的。陈博士指出,分布式光伏具有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国家政策支持、技术发展成本下降、建设空间巨大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体制机制、本体安全、电网支撑方面的挑战。
中国智能电网十年来在自动化、特高压、配电网建设、民生等领域建设成效突出,但新型电力系统“双高”也带来了四方面的挑战:安全稳定运行、可靠性供电、数智转型、经济高效。针对这四方面的挑战,陈博士逐一给出了应对策略。朱总从双碳目标下超导技术的挑战与机会切入,详细介绍了超导技术的应用实践,包括可控热核聚变的中国环流与中国EAST、超超导限流和储能系统等领域的重大进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作为关键基础原材料和前沿领域,超导带材和应用系统完美结合并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进一步介绍了二代高温超导(2G-HTS)带材领域的进展,分析了2G-HTS领域主要参与者以及资本市场参与2G-HTS的情况。最后朱总分享了上创超导科技的发展目标,提出要挑战高温超导新高,拥抱双碳目标下的超导时代。黄总对压缩空气储能的行业技术变化、商业价值、技术路线、行业技术壁垒、参与企业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该行业参与企业应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形成技术优势,在大型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获取规模储能系统订单进而形成领先优势。
华控基金判断,压缩空气储能作为最有潜力的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即将步入商业化初期,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快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双高、双峰、双随机、一低”。
“双高”指的是新能源比例高、电力电子设备比例高;“双峰”是指电能替代推进,冬、夏双峰特性会更加凸显;“双随机”则是源荷随机波动不可控;“一低”是指新能源发电惯量低。
针对这四大问题,新型电力系统会通过网架建设、灵活性建设、数字化转型、调度能力升级、节能改造、市场机制等探索解决机制,涉及系统级、设备级、元件级等各层级的改造。华控基金判断未来投资机会主要集中于电网建设中灵活性、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变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